麻黄附子细辛汤外敷银屑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外敷治疗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药仅三味,方中附子温肾阳,主内援,细辛通达表里内外,引邪外出,起到了二传手的作用,麻黄开表,散邪于外,为主攻手,三药配合严谨,直驱少阴之邪于体外,对虚人感寒直中病机。《古方选注》云:“用麻黄发太阳之表汗,细辛散少阴之浮热,相须为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就是助阳解表,主要是治疗的太阳经病和少阴经病。具体的作用体现在治疗平时身体虚弱、怕冷、怕风、接触风寒导致的身体没有汗、发烧,喜欢躺着、蜷卧,周身觉得不舒服,甚至喘憋。可以应用于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呼吸道的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等。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名发表之剂,用于少阴表证。编号006,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其功效为温经解表,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归经为足少阴药。方义揭示,太阳证发热,脉当浮,而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为反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介绍
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
”【运用】 庞氏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干姜、甘草、桂枝为主方,治疗两感证31例。其症以恶寒畏风,形寒肢冷,汗出如雨,汗出发冷,或有寒颤,或有高热,或有低热,头目眩晕,面色苍白,或肢冷,精神恍格,精液自流,阴囊紧缩,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大或沉迟细小为特征。
细辛以其辛温的特性,专于走少阴经络,增强辛温发散的效果。这种组合的药方,既能补益又能散发,即使微弱地发汗,也不会损害阳气,被誉为温经散寒的圣药。在《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对于初期的少阴病,若出现发热、脉沉等症状,麻黄细辛附子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由麻黄、细辛、炮附子组成。临床上感冒、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病,出现发热、怕冷,添衣加被仍不能缓解,并且有疲倦嗜睡、脉沉微等症状时,可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麻黄细辛附子汤药方
1、一共是三种:麻黄 附子 细辛 但其中细辛不宜过量,一般的【用法用量】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2、【用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禁忌】 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
3、【异名】附子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分类】 解表剂-扶正解表【组成】 麻黄(去节)6克(二两);细辛6克(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5克=10钱。
蜜麻黄,细辛,麸炒白术,制黑顺片,制白附子这副汤药有什么药效
麻黄的作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细辛的作用: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白术的作用: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附子的作用: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白附的作用: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这些都是可以合用在一起,起到的作用是祛风舒筋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