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银屑病研究新进展 银屑病最新研究成果2021
药物研发:银屑病靶向治疗新时代
1、目前研究的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细胞信号传导小分子抑制剂包括阻断Janus激酶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等。截至2018年7月,国外已上市的JAK抑制剂有托法替布、奥拉替尼、鲁索利替尼,国内已上市的JAK抑制剂有托法替布;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JAK抑制剂有巴瑞克替尼等药物,具体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验证。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4月6日批准了瑞福(乌帕替尼缓释片),这款由艾伯维研发的口服选择性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为中国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这款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对传统DMARDs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PsA成人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5 mg。
3、新一代银屑病药物研发聚焦于靶向炎性细胞因子通路,特别是IL-17和IL-23,以期更精准地治疗这一慢性皮肤病。IL-17由Th17细胞分泌,对银屑病发病起关键作用,而IL-23被认为是其上游调节者。早期治疗药物主要围绕TNF-α展开,但TNF-α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不一,促使研发转向IL-17和IL-23。
4、年,白介素12/23拮抗剂(如乌司奴)、白介素17a拮抗剂(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如拓咨山枝)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进入中国市场,为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标志着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新时代的到来。
影像学检查:寻找银屑病进展的诊断依据
1、银屑病患者皮肤损害反复发生后会出现四肢关节肿胀、酸痛等症状,可能出现关节侵犯,引起关节病型银屑病,此时需要行X线检查明确有无关节病变,X线检查可以提供相应的影像学依据。
2、银屑病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辅助检查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面,部分患者血沉升高,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检测可能呈低滴度或阳性,但并无特异性诊断指标。高球蛋白血症、IgA水平升高和补体活性增强也是可能发现的异常。
3、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包括血常规和类风湿因子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有无继发性细菌感染;类风湿因子有助于识别关节型银屑病或类风湿关节炎。影像学检查用于了解关节病变,特别是针对疑似关节型银屑病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尤为重要,需从病变处取样,通过病理学检查以诊断银屑病。
4、影像学检查(1)周围关节炎 骨质有破坏和增生表现。手和足的小关节呈骨性强直,指间关节破坏伴关节间隙增宽,末节指骨茎突的骨性增生及末节指骨吸收,近端指骨破坏变尖和远端指骨骨性增生的兼有改变,造成“带帽铅笔”样畸形。受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融合,强直和畸形。长骨骨干绒毛状骨膜炎。
5、临床上银屑病关节炎查血是能够查出来的。银屑病关节炎发病时,血结果显示: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lgA、lgE增高,白细胞轻度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检测,发病时有周围关节炎的表现,骨质有破坏和增生表现,受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融合、强直和畸形。
雷公藤:山奈酚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缓解银屑病模型症状
研究指出,山奈酚通过调节这一关键信号通路,有效缓解了银屑病模型症状。研究团队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出雷公藤中可能具有抗银屑病作用的活性成分,最终确定了山奈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成分因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理特性,成为抗银屑病研究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