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刺拔罐人迎银屑病 银屑病刺血拔罐会发生同形反应吗
何为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怎么治?简介
1、中药治疗风热感冒通常会采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总的来说,风热感冒是一种由外感风热之邪引起的感冒症型,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舌苔黄、鼻涕黄以及咽痛等,常见于夏季。治疗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对症治疗。
2、风热感冒的治疗,以祛风散热为原则。散热的方式包括解表出汗和通便等。所以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情况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热解表药物,通常很快见效)。喝点凉茶;吃些清热解毒药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有三黄片,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板蓝根等等。也可以吃些治疗风热感冒的金银花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
3、风热感冒多发于夏季和秋季,通常是由外界风热环境引起的。这种病症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由风热邪气侵袭人体所导致的表证。在中医治疗中,通常会采用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的方法来缓解症状。例如,可以使用金银花、连翘、菊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来帮助恢复健康。
脾胃病针灸取穴一览表
“龙眼”穴位放血 “龙眼”穴位于小指近端指关节尺侧面上,握拳取之。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然后进行挤压,即有黄色黏液或恶血溢出,挤出1-2滴即可。 “龙头”“龙尾”点刺出血 疱疹最先出现处称为“龙尾”,疱疹延伸方向之端称为“龙头”。其放血部位应在“龙头”之前,“龙尾”之后。
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取穴也有所差别,主穴一般选用俞募配穴加下合穴,也就是脾俞、胃俞、大肠俞、上脘、中脘、下脘、天枢,还有足三里、上巨虚,一般是以以上穴位为主穴。另外辨证取穴,如果属于肝气犯胃,可以加肝俞,如果是肾精不足、先天不足、先天体弱,可以加肾俞。
针刺: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建里等,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轮流取穴。对小儿疳积,用三棱针点刺中指第一指节掌面,以稍出血或黄包粘液为宜。4天1次,5次为1疗程。灸法: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胃俞、脾俞等。用艾条或隔姜灸,日1次。
经外穴针灸单穴治病
1、今笔者利用此穴,采取以该穴为中心向周围邻经输穴及经外奇穴多向透刺的手法,可大大增强针刺的感应性,激发经气,加强太阳经气的输布和与邻经腧穴及经外奇穴经气的沟通,从而提高疗效。
2、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5寸处,按压有酸痛感,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等症状。曲池穴位于曲肘成90°,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高血压、手臂疼痛等症状。内关穴位于掌横纹上两寸,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失眠心烦等症状。外关穴位于腕背横纹上两寸,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偏头痛等症状。
3、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总计711个穴位。其中108个是要害穴,包括72个一般采用按摩手法点、按、揉等刺激的穴位,以及36个致命穴,俗称“死穴”。尽管这些致命穴若被不当使用可能造成伤害,但日常按摩通常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4、针灸处方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取穴原则和治疗策略。在具体的处方中,医生会依据不同的证候进行选穴,这可能包括本经取穴、它经取穴或经外取穴。此外,根据病情的需要,医生可能会选择补法或泻法,通过针灸的不同手法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针灸治疗通常不仅仅是单一的针刺或艾灸,而是将两者结合使用。
5、足三里穴犹如吃参茸 十大养生保健穴之一,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
6、肚腹三里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疾病,像胃弱、胃寒、胃痛等,都可以选取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