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银屑病 薏苡附子败酱散抗癌
《双手皲裂痒脱皮案》薏苡附子败酱散合赤豆当归散汤治疗皮肤病
在皮肤病领域,张某某先生的案例展示了薏苡附子败酱散与赤豆当归散汤的独特疗效。57岁的他长期受双手皲裂、痒、脱皮的困扰,经过中医辨证,诊断为阳明太阴合病,病位在里,湿热瘀阻。内服方选用生薏仁、败酱草、白附片、赤小豆和当归,共计14剂,薏苡仁与败酱草协同利湿,白附片和当归则助于祛瘀。
【参考剂量】大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2当归散 【组方成分】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白术半斤。【煎服方法】右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主治病证】养血清热安胎,快利恶露。主孕妇血少有热,胎动不安,月经不调,腰腹疼痛。
痈疽疮疡,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冲脉起于肾下,出于气街,挟脐上行,至胸中,上颃颡,渗诸阳,灌诸经,下行入足,渗三阴,灌诸络,为十二经脉之海,主血;带脉横围于腰,如束带,总约诸脉。
薏米附子败酱散用法
用法:水煎3次,取汁和匀,日分3次服。药渣加青葱、食盐各30克,加白酒炒热,乘热布包,外熨患处。上加热水袋,使药气透人腹内。每次熨0.5~1小时,每日2次。禁忌:妊娠妇女慎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组成:生薏苡30~60克,熟附片5~10克,败酱草15~30克。功效:清热利湿,散结消瘕。
或为末,每服6~9克,食远蜜汤调下亦可。 --《外科正宗》卷三 [辨证方] 寒 证 周连三:总结六十余年的经验,用仲景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怠慢性肠痈,辨其证有寒湿证者屡见速效。
《金匮要略》附子薏苡败酱散,薏苡仁与附子、败酱草配伍,用于肠道化脓*染(肠痈)。现代常用于阑尾炎慢性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的辨证治疗。特别提一句,现代以薏苡仁的提取物,用于肺癌等肿瘤,在减轻痛苦、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上效果显著。[肿瘤,2001,21 (2):152]。
原方: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注: 东子: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阑尾炎,右少腹觉不适,按痛。薏苡仁治肠内有痈脓。败酱草治胃反酸。
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意米仁的使用注意事项)
1、意米仁具有利湿、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湿气重、水肿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湿气是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而意米仁作为一种利湿食材,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排除湿气。 炒熟与否不影响其祛湿效果:意米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食用,可以煮汤、煮粥,也可以炒熟后食用。
2、意米仁即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功效: 利水渗湿。薏苡仁具有显著的利湿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对于治疗水肿、脚气浮肿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健脾止泻。薏苡仁还有健脾的功效,能够增强脾胃功能,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有显著改善作用。 清热解毒。
3、薏米味甘淡,微寒,有健脾、补肺、清热等功效;临床有祛风湿、强筋骨、补正气、利肠胃、利尿、消水肿等作用。 是我国古老的粮药兼用作物,蛋白质含量平均比稻米、小麦、玉米等高5-8%;脂肪含量高2-5%。薏仁米素为中老年人日常滋补和美容佳品,且具有消热祛湿、消肿排浓和健脾等功效。
4、. 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4. 降血糖:可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对高血压、高血糖有特殊功效。5. 抑制骨骼肌的收缩:薏仁可抑制骨骼肌收缩,能减少肌肉之挛缩,缩短其疲劳曲线;能抑制横纹肌之收缩。